跨境電商新政設1年過渡期 涉及深圳等十個試點城市
跨境電商進口新政的一年過渡期政策終于揭開面紗。財政部網站25日晚間消息,經國務院批準,對《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清單》(含第二批,下同)中規定的有關監管要求給予一年的過渡期,海關總署、質檢總局日前已通知實施。
新華社 發
跨境電商新政設一年過渡期
涉及深圳、廣州、杭州等十個早期試點城市
跨境電商進口新政的一年過渡期政策終于揭開面紗。財政部網站25日晚間消息,經國務院批準,對《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清單》(含第二批,下同)中規定的有關監管要求給予一年的過渡期,海關總署、質檢總局日前已通知實施。財政部關稅司負責人就此發表談話。
過渡期到明年5月11日
財政部關稅司負責人指出,《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清單》中規定,網購保稅商品“一線”進區時需按貨物驗核通關單,并對化妝品、嬰幼兒配方奶粉、保健食品等商品提出了首次進口許可批件、注冊或備案要求。為使跨境電子商務企業逐步適應監管要求,對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設置了過渡期,在2017年5月11日前(含5月11日),對上海、杭州、寧波、鄭州、廣州、深圳、重慶、天津、福州和平潭10個試點城市經營的網購保稅商品“一線”進區時暫不驗核通關單,暫不執行化妝品、嬰幼兒配方奶粉、醫療器械、特殊食品(包括保健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等)的首次進口許可批件、注冊或備案要求;對所有地區的直購模式也暫不執行上述商品的首次進口許可批件、注冊或備案要求。
該負責人表示,這一過渡期監管措施將有利于支持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稅收政策平穩過渡,有利于探索適應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發展特點的監管模式,有利于引導企業積極適應規范的監管要求,促進我國跨境電子商務健康發展。
多地進口單量降幅超過六成
跨境電商進口新政4月8日實施以來,引發電商企業大反彈。其中爭議最大的,并非取消“免稅”,而是要求“網購保稅商品‘一線’進區時需按貨物驗核通關單”,以及“正面清單”備注中,針對化妝品、配方奶粉、保健品等的首次進口許可證、注冊的相關要求。這被解讀為斷了中小商家的生機。北京青年報指出,因無法提供“通關單”所需的資質、單據證明,大量跨境電商的商品無法進口,4月8日至15日,鄭州、深圳、寧波、杭州等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進口單量分別較新政前下降70%、61%、62%和65%。
財政部領銜的監管部門期間雖然兩度出臺松綁措施,包括擴大正面清單覆蓋面,放寬部分產品的首次進口許可、注冊要求,但不少商家仍感覺難以承受。
業內人士稱如“大石落地”
現在可知,過渡期至明年5月11日為止,不過還并未明確到期后會否重新執行此前的新政。有業內人士說,暫緩期政策到期后,應會綜合評估這一年的調整效果,再看監管政策怎么調整。
不少跨境電商人士表示,這份通知的下發,讓大家心中的大石落了地,大家反映較為強烈的問題,都獲得了解決。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研究院研究員趙萍則表示,通知只是暫時解除了警報,但沒有說一年后,很多貨品到底該不該進。目前的過渡期只適合那些國內有大規模需求,也適合一般貿易進口的品類,企業可在一年內準備好各類進口證件,但對于該領域有長尾效應的小眾產品,一年之后依然困難重重。
一位業內人士說,這一年,企業還需要進一步和商務部、質檢總局等部委溝通政策進展,以確保未來的發展空間。
信息首發:跨境電商新政設1年過渡期 涉及深圳等十個試點城市